考試最後衝刺時,也該給自己喘氣的空間嗎?


相信不論是今屆公開試考生,還是將要為校內統測準備的學生,也有想過這個問題 — 我應該為了準備考試而不斷地溫習,做最後的衝刺,還是允許自己有休息的時刻?
作為一名學生,我常常過度緊張,非常害怕追不上學習進度,所以我一天會溫習8小時。過去的我認為,如果能夠進入心流狀態,即使長時間溫習也不用休息了。儘管花了大量時間溫習,當我日後再次翻開課本重溫時,卻發現腦袋空空的。在一個長時間繃緊的狀態,我曾經嘗試在累的時候稍作休息,但學習成效卻不如理想。所以,今天想藉此文章與各位學生讀者們探究一下如何在溫習與休息之間取得平衡。
我明白,偶爾會因為休息而感到內疚、自責,畢竟我們總覺得停下來就是浪費時間。或許,我們可以嘗試重新思考休息的意義。並不會拖延我們的溫習進度,反而能提高學習成效及效率。當我們一頭栽進溫習中時,常常會不自覺地感到焦慮和很大壓力。悉尼大學研究發現,在溫習時休息能減輕壓力,讓我們平心靜氣下來及重新振作。其次,如果我們將學習的時間縮短,並加入5至10分鐘的休息時間,就能避免重溫內容時感到腦袋空蕩蕩的狀況。這是因為休息能增強我們的記憶,提高我們的專注力,可能比長時間溫習所吸收到的知識還多呢!最後,趁你還沒在那沉悶的課本上打瞌睡前,好好讓自己睡一趟,給自己堅持下去的能量。
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人,亦包括我,逐漸依賴科技作為放鬆的一種方式。例如,睡前滑手機和看影片、吃飯時配電視,甚至在溫習期間回覆好友的訊息。根據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休息時間應盡量避免滑手機或使用電子產品,因為這樣的「休息」並無法真正讓大腦有喘息的空間,反而令我們的生活節奏變得更加緊湊。
以我的經驗而言,我習慣一週內在不同地方溫習。我最常去的就是旺角的自修室,偶爾也會乘搭早上的小巴回學校的圖書館溫習。當感到很大壓力的時候,我會選擇到咖啡廳溫習,轉換環境。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可以更有計劃地安排休息時間。比如午飯時候,我會到旺角附近的餐廳吃頓飯當作休息,徬晚則到旺角中心吃點小吃或隨意逛逛。有時候,我也會約朋友們一起到咖啡廳溫習,每隔兩個小時就會到商場散步或聊天放鬆一下。當肚子餓時,我也會點個我最喜歡的芝士蛋糕,作為一點小獎勵。
從以前整天都待在自修室溫習,到後來嘗試在不同地方學習,我發現溫習變得不再單調、枯燥,反而變得有趣。每一天都像是準備公開考試中的一場小冒險,總會發現一些新的地方。因此,我們可以適時轉換一下環境,調整心態,給自己喘息的空間,讓溫習更有效率,也更輕鬆。
除了可參考我的經驗外,或許你也可以嘗試在應考溫習計劃中,適當地安排休息時間。在理想的情況下,可以做一些能轉移注意力的活動,例如暫時離開平常溫習環境。有趣的是,研究顯示15至20分鐘的“能量小睡”(Power Nap) 能帶來最佳效果。此外,研究人員也建議學生在課業壓力下嘗試冥想,到公園散步,或是整理一下溫習空間。這些都有助於放鬆身心,提升學習效率。
我們要記住:自己不只是考場上的一個編號,而是一個有情感、活生生的人,因此在面對極度焦慮時,更應優先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
---------------------------------------------------------------------------------------------------------------------
參考資料:
- https://www.sydney.edu.au/news-opinion/news/2023/09/26/how-to-manage-exam-season--take-breaks-and-breathe.html#:~:text=Also%20take%20breaks%20during%20exams,themselves%20may%20also%20be%20helpful.
- https://health.cornell.edu/about/news/study-breaks-stress-busters#:~:text=Ideas%20for%20purposeful%2C%20energizing%20study%20breaks%3A&text=Meditate%20(listen%20to%20an%20onlineTake%20a%20sh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