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睡覺與壓力的關係 —— 相輔相成還是互相制衡?

Arc

課堂上,同學睡眼惺忪,快要投入夢鄉……面對每天堆積如山的功課及考試,壓力也隨之而來,往往無法擁有一夜好眠。同學慢慢閉上眼睛,趴在桌上,久久沒醒來。隨之就是老師的一頓責罵,認為同學沒心機上課,懶惰成性。可是,在面對壓力時,我確實認為適當的睡眠是十分重要的(當然不要經常上課睡覺)。在這篇文章,我將會分享睡覺和壓力的關係。

一篇研究顯示,每晚獲得充足睡眠的人較不容易出現情緒爆發。睡眠專家 Michael J. Breus 博士指出,睡眠不足會使大腦控制情緒反應的杏仁核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根據《醫療保健》(Healthcare) 雜誌的一項研究,睡眠不足還可能使你對平常不會在意的小事,而感到憤怒或緊張。當你正應付壓力和面對林林總總的問題時,睡眠可以是一種自我修復的方式,讓你進入舒適狀態;躺在床上,肌膚貼著舒服的床單枕頭,壓力在很可能會隨之減少,而帶來的就是一種無痕的舒適和蕩然,眼睛也會隨即合上。

但為什麼有些人在面對壓力時會輾轉難眠,整夜瞪著天花板呢?這是因為持續性急性壓力和慢性壓力也會影響我們的睡眠。由於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的作用,有這些壓力症狀的人會有入睡困難的問題,使人處於高度警覺和高能量的狀態。如果在晚上經常經歷這種情況,即使有一個非常舒適的睡眠環境,也可能會發展出慢性失眠,久久不能入眠。即使勉強入睡,也可能只是淺層睡眠,未能妥善休息,甚至因為荷爾蒙的影響而做惡夢,非常難受。情況嚴重時,過度的壓力可能會導致睡眠恐懼症。由於屢次出現失眠的情況,或惡夢連連,導致逐漸對入睡產生恐懼,並出現各類的焦慮和驚恐。

睡眠是幫助身心放鬆的其中一個方法,但過多的睡眠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一項英國大型醫學研究指出每天睡超過10小時的人,死於中風的機率增加56%、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則增加49%。過多的睡眠也可能打亂生理時鐘,導致專注力減退,更會增加頭痛和腰痠背痛的問題,甚至會影響精神健康,出現抑鬱或焦慮等的症狀。所以,我們要調節好自己的睡眠時間於適當的範圍內,不過多或過少。

那麼我們如何在面對壓力時也能夠順利入睡?首先,我們可以練習漸進式肌肉鬆弛,透過收緊和放鬆不同的肌肉組別去排除心理負擔,令自己的心境更溫和舒適。我們也可以通過調節冷氣、使用香薰等,營造舒適的睡覺氛圍。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盡量避免在睡前使用電子產品,讓身心更容易專注在自己的睡眠狀態中。最後,在睡覺前盡量避免飲用酒精和含有咖啡因的飲品,以免影響大腦運作。當然,我們亦可使用其他方式應對壓力,例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聽音樂,或是跟朋友攀談,也是紓解壓力和令自己更加悠然的方法。還有,即使睡不著也不用批判自己的,可接納當刻狀態,往往越焦急,越是睡不著。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讓大家對睡眠與壓力的關係有更多認識,也祝願大家可以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不會因壓力所困!

---------------------------------------------------------------------------------------------------------------------

參考資料:

  1. https://www.bannerhealth.com/healthcareblog/teach-me/how-sleep-can-affect-stress
  2.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2994
  3. https://www.aia.com/zh-hk/health-wellness/healthy-living/healthy-mind/Effects-of-sleep-deprivation

openup
24/7 網上文字情緒支援
eclinic icon
指導式網上心理治療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