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情緒叫內疚


你有沒有試過即使某件事情過去,但心裏還殘存着某些躁動、鬱悶,還隱約對自己感到失望、有罪惡感?這種情緒,我們叫做「內疚」。當我們經歷某些事情後,除了悲傷,內疚及後悔情緒也會困擾我們。
毋須無止境地內疚
容易產生內疚情緒的人,常常有自責及後悔的習慣。一旦發生了不好事情,就會下意識挑自己毛病,審問自己哪裏做得不夠好。例如「如果我知,我就會......」、「早知就唔咁樣做喇......」。說完這句,第一時間一定是責怪當初自己為何沒有這樣做'責怪自己做漏了、責怪自己做錯了。這種自責若然不消化,就會永久保存於心中,經常跳出來綑綁自己。
但其實試想想,假如時間倒回當初,情況一切依舊,你的認知沒有任何改變下,你真的能做不一樣的決定嗎?你會發現,大部份的自責,來自你很想結局可以不一樣,但事情的發展也許不是你一個決定就能改變。我們可以悲傷、可以不捨,但無止境的內疚情緒並非必需。
內疚情理練習!應對不合理的內疚
由伊麗絲‧桑德寫作的《內疚清理練習:寫給經常苛責自己的你》中有提及到,內疚分為理性與不理性。不理性的內疚是不合理的,有機會引致自己曲解事實,例如另一半做錯事,你會誤以為自己也應要負上部份責任。
有錯固然要承認,並且承擔後果,反省、改善和補救。內疚會帶動我們從錯誤中學習,將來做得更好;也會促使我們與傷害到的人道歉和修補關係。但我們要釐清自己的責任,不應將別人的責任一味攬在自己身上。
就讓我們走出不理性內疚的牢籠,放下那份自責,好好跟自己和好吧!